讲座名称:从理性辖域看哲学的当代任务——以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为例
讲座人:庄振华 教授
讲座时间:9月4日19:00-21:30
地点:南校区会议中心A103会议室
讲座人介绍:
庄振华,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常务副部长,哲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复旦大学哲学博士,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,曾赴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,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。出版《<精神现象学>义解》《<小逻辑>评注》等专著4部,《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》(谢林著)、《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》(海德格尔著)等译著多部,在《哲学研究》《复旦学报》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,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,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多次。入选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、中华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。
讲座内容:
当今世界“科技发展代表理性,人文学科回避理性”的态势,是19世纪反形而上学大潮流下过于急促地抛弃传统而形成的割裂局面,并不代表西方哲学的“应然状态”。回顾历史,不难发现基于宇宙秩序而在理念与感性事物、形式与质料、内在与超越、主体与客体之间提供通路的“大理性”才是西方哲学的本质特征。即便在近代早期,一种适用于广义的各门科学(自然科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哲学等)与日常生活的“思维进展与事情展现二而一”的架构模式依然构成科学与人文的共同源头。黑格尔逻辑学与谢林肯定哲学分别从现代理性的“内侧”与“外侧”实现了对其自我封闭化趋势的突破,构成“穿透”现代性并追寻出路的两个典型,在视野与方法上对我们都富有参照意义。揆诸当下,哲学在立足点上需要基于更长远也更具潜力的“大理性”;在方法上不妨借鉴辩证、思辨等看似已经“过时”的思维方法;在课题上应当突破对人工智能的“神秘人格”式戒备心态,在更大视野下提出新的问题;在旨趣上要基于对强调运化而非形式的中国思想传统的重新阐释,反过来审视西方形式感支配下所形成的当代问题格局。
主办单位:人文学院
会议报名二维码:
